防伪与防伪技术

信息来源:http://www.china-cata.org/info_Showc.asp?InfoId=507&ClassId=44&Topid=95

防伪(anti-counterfeiting): 防止以欺骗为目的,未经所有权人准许而进行仿制或复制的措施(GB/T17004-1997)。

防伪,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崭新的行业。

至少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发明了行之有效的防伪技术,符节玺印即为其典型代表。之后,在钱币、字画、工艺品等方面,人们的防伪意识日强,防伪的手段如印制棉花签,故意留白等也出现了许多。然而,防伪技术应用于工业产品,却不过二三百年的历史。我国在80年代才有了商品用全息防伪标识。

防伪技术(anti-counterfeiting techniques):是指“为了达到防伪的目的而采取的,在一定范围内能准确鉴别真伪并不易被仿制和复制的技术”(GB/T17004-1997)。由此可见,防伪技术是用于识别真伪并防止仿冒行为一种技术手段,是指用于防止伪造或识别真伪的技术措施、产品和技术装备。防伪技术的设置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在产品内在结构上使用高新技术或专门设置增加仿造难度的技术点;二是在产品的包装上加贴防伪标志或增设防伪措施。

由于防伪市场的需求,防伪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在我国已发展成为一个综合光学、生物学、物理学、电子学等多门学科技术的新兴边缘学科。目前,国际国内比较成熟的防伪技术有数十种之多,它们特点各异,防伪效果各有优势。通过综合防伪效果、防伪成本、可操作性各个方面的比较,我们认为电码电话防伪技术、油墨防伪技术、纸张防伪技术、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技术、超能核微孔防伪技术、微缩暗记技术、自检拆封防伪胶带等是较好的防伪技术或产品。这些防伪技术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且实际应用中起到了很好的防伪效果,因此在目前的防伪领域被广泛采用。 



中国政府网 | 市场监管总局 | 国家发改委 |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 商务部 | 国家药监局 | 国家知识产权局 |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消费网 | 中国市场监管报 | 中国质量报 |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防伪溯源和物流管理服务系统 | 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
中国质量网 | 中国质量检验信息网 |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 | 联系我们
声明:凡本网注明“中国质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本网转贴的文章均转载自国家正规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致电010-64209133

网站许可证号:京ICP证090505号   网站备案:京ICP备110427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3392号

版权所有:中国质量检验协会 Copyright ©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